返回首页 联系站长

浏览量

今日秋分!秋分习俗节气有哪些?秋季要生要诀

作者:佚名 发布时间:2019-12-05

  中国小康网 综合媒体报道 又到了一年的秋分时节,距离新的一年也只剩下不到100天的时间了,大家的2019年过得怎么样呢?下面给大家介绍了一些关于秋分的知识,包括秋分的时间点、节气习俗、天气情况、养生食谱、保健妙招等,一起来看一看吧。

  

  “暑退秋澄转爽凉,日光夜色两均长。”《中国天文年历》显示,9月23日15时50分迎来“秋分”节气,意味正式“入秋”。专家提醒,随着“秋分”节气到来,冷空气开始日渐活跃,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,公众要注意添秋衣,以防着凉感冒。

  据了解,每年9月23日前后,太阳达到黄经180度时为“秋分”节气开始。“分”就是半,“秋分”就是秋季90天中的中分点。“秋分”时,阳光几乎直射赤道,全球昼夜等长;“秋分”之后,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。此时节,枫叶红似火,稻谷遍地黄,丹桂花飘香,蟹肥菊正黄,处处秋色迷人,令人陶醉。

  “白露秋分夜,一夜冷一夜。”从“秋分”开始,我国气温降低速度越来越快,天气转凉,昼夜温差加大,大雁、燕子等开始成群结队地从北方飞往南方。

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提醒说,此时节,公众要注意保暖,及时添秋衣,夜晚睡眠盖好被子,小心腹部及背部受凉;饮食上,注意温和清淡,不要过度“肥甘厚味”,否则易加重或引发脾胃方面的疾病。

  秋分物候概述

  

  丹桂飘香

  按气候学上的标准,“秋分”时节,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,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℃以下,为物候上的秋天了。此时,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团,已经具有一定的势力。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雨季已经结束,凉风习习、碧空万里、风和日丽、秋高气爽、丹桂飘香、蟹肥菊黄等词语,都是对此时景象的描述秋分节气,也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节气,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,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,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,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。农谚说:“一场秋雨一场寒”,“白露秋分夜,一夜冷一夜”。“八月雁门开,雁儿脚下带霜来”,东北地区降温早的年分,秋分见霜已不足为奇。

  气象专家介绍说,按农历来讲,“立秋”是秋季的开始,到“霜降”为秋季终止,“秋分“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。从秋分这一天起,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: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,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,白天逐渐变短,黑夜变长(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,白天最短);昼夜温差逐渐加大,幅度将高于10℃以上;气温逐日下降,一天比一天冷,逐渐步入深秋季节。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。

  秋季降温快的特点,使得秋收、秋耕、秋种的“三秋”大忙显得格外紧张。秋分棉花吐絮,烟叶也由绿变黄,正是收获的大好时机。华北地区已开始播种冬麦,长江流域及南部广大地区正忙着晚稻的收割,抢晴耕翻土地,准备油菜播种。秋分时节的干旱少雨或连绵阴雨是影响“三秋”正常进行的主要不利因素,特别是连阴雨会使即将到手的作物倒伏、霉烂或发芽,造成严重损失。“三秋”大忙,贵在“早”字。及时抢收秋收作物可免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,适时早播冬作物可争取充分利用冬前的热量资源,培育壮苗安全越冬,为来年奠定下丰产的基础。“秋分不露头,割了喂老牛”,南方的双季晚稻正抽穗扬花,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,早来低温阴雨形成的“秋分寒”天气,是双晚开花结实的主要威胁,必须认真做好预报和防御工作。

  秋分后各地天气

  据中国天气网消息,今明(23-24日)两天,我国西南地区将有雨雪天气,西藏、四川、青海、云南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或雨夹雪,局地有大雨。今天起进入秋分节气,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开始减少,昼夜温差拉大,入秋的前兆即将到来。

  近期,我国雨雪天气不多,实况监测显示,昨天西藏东部、青海东部、四川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降雨(雪)或雨夹雪2~8毫米,局地10~13毫米;西藏拉萨局地降雨27毫米。

  中央气象台预计,今天,西藏东部和南部、西北地区东南部和中部、西南地区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,青海南部的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,西藏东南部、四川盆地西南部等地局地有大雨(25~40毫米)。

  

  24日08时至25日08时,新疆伊犁河谷、西藏东部、西北地区中部、西南地区大部、海南岛、台湾岛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,四川南部、云南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(25~35毫米)。

  

  25日08时至26日08时,西南地区南部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,云南西南部局地有暴雨(50~55毫米)。

  

  气温方面,今天起进入秋分节气,俗话说,白露秋分夜,一夜凉一夜,白露到秋分期间,也是全国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。秋分期间,北方秋意更浓厚,新疆北部、东北北部等高纬度地区甚至开始降雪,有些冬天的意味,而此时南方刚刚开启入秋的进程。降水减少,昼夜温差拉大,是入秋的前兆。今后几天,南方地区就渐渐有些秋高气爽的意味出现了。

  最近几天,中东部各地的气温开始震荡下行,今后三天,杭州、长沙、南昌、贵阳、昆明、南宁、重庆、武汉、南京、拉萨等地的最高气温可能会创下半年来新低,对于江淮、江南等地来说,早晚凉意开始变得明显,白天阳光还不错,最高气温仍能接近30℃,还是有些热,昼夜温差也达到10℃上下,虽然入秋进程还未拉开,但是秋意却是从北方蔓延到了南方。

  秋分节气各种习俗

  

  秋分祭月

  秋分祭月习俗由来已久

  秋分曾是传统的“祭月节”。如古有“春祭日,秋祭月”之说。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“祭月节”而来。据考证,最初“祭月节”是定在“秋分”这一天,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,不一定都有圆月。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。所以,后来就将“祭月节”由“秋分”调至中秋。 据史书记载,早在周朝,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、夏至祭地、秋分祭月、冬至祭天的习俗。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、地坛、月坛、天坛。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。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。《礼记》载:“天子春朝日,秋夕月。朝日之朝,夕月之夕。”这里的夕月之夕,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。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,随着社会的发展,也逐渐影响到民间。

  

  秋分到,蛋儿俏

  竖蛋

  在每年的秋分那一天,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“竖蛋”试验。这一被称之为“中国习俗”的玩艺儿,何以成为“世界游戏”,目前尚难考证。不过其玩法确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:选择一个光滑匀称、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,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。虽然失败者颇多,但成功者也不少。秋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,故有“秋分到,蛋儿俏”的说法。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。

  秋分吃秋菜

  在岭南地区,昔日四邑(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)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,有个不成节的习俗,叫做“秋分吃秋菜”。“秋菜”是一种野苋菜,乡人称之为“秋碧蒿”。逢秋分那天,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。在田野中搜寻时,多见是嫩绿的,细细棵,约有巴掌那样长短。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“滚汤”,名曰“秋汤”。有顺口溜道:“秋汤灌脏,洗涤肝肠。阖家老少,平安健康。”一年自秋,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,身壮力健。

  拜神

  秋分前后的民俗节日有二月十五日开漳圣王诞辰:开漳圣王又称"陈圣王",为唐代武进士陈元光,对漳洲有功,死后成为漳洲守护神。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诞辰,每逢诞辰,信徒多茹素齐,前往各观音寺庙祭拜。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国王祭日:三山国王是指广东省潮州府揭阳县的独山、明山、巾山三座山的山神,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秋为守护神,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为主。

  秋分后应防“四邪”

  9月23日就是秋分了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,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已经凉爽,降水增多,正如谚语所说“一场秋雨一场寒”。“秋分”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,意味着真正进入秋季,这时昼夜等长,人们养生中也应遵循“阴阳平衡”的自然规律,并防好“四邪”。

  防燥。秋分后,天气依然干燥,但由于气温逐渐下降,寒凉渐重,此时应注意防好凉燥。中医认为,凉燥最易损伤肺阴,引起津气亏虚。因此,建议大家秋分时节要格外坚持锻炼身体,增强体质,提高机体抗病能力。秋季锻炼,重在益肺润燥,可以练叩齿咽津润燥功。具体方法是:清晨睡醒,闭目叩齿36下,然后缓缓将津液咽下。同时,饮食上多吃些温润的食物,如芝麻、核桃、糯米、蜂蜜、乳品、梨等,多喝水。

  防风。风邪也是秋季养生的一大劲敌,贼风无孔不入,人体受风后,容易伤及肾中阳气,出现头晕头痛、颈项腰背疼痛等问题。因此,秋分后,入睡时窗户不能大开,留个缝隙通风即可,实在怕风也可完全关闭;盖好被子,尤其注意背部和腰腹保暖。另外,运动不宜剧烈,不可大汗淋漓,以免受风耗损阳气。

  防寒。秋分气候渐凉,也是脾胃容易生病的季节。脾胃喜温热恶寒凉,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,过食寒凉会引发反酸、腹胀、腹泻、腹痛等脾胃不适,或加重原来的疾病。建议有慢性胃炎、脾胃功能差的人群,应特别注意胃部保暖。另外,平时可在饮食中加入一些有养脾健胃功效的中药,比如淮山药、桂皮、黄芪、豆蔻、茯苓、党参、丁香等。

  防郁。秋季容易使人情绪低落,是抑郁症的高发季节。精神调摄方面,要保持心态平和,多用乐观积极心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人和事。空闲时间少独处,多和家人朋友出门走走,相约爬山、郊游,登高远眺和玩乐可使不良情绪消散。

  秋季的饮食调养

  因为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,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,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,使机体保持“阴平阳秘”的原则,按照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所说:“谨察阴阳之所在,以平为期”,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。

  

  精神调养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

  精神调养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,保持神志安宁,避肃杀之气,收敛神气,适应秋天平容之气。体质调养可选择我国古代民间九九重阳(阴历重阳节)登高观景之习俗,登高远眺,可使人心旷神怡,所有的忧郁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然消散,这是养生中的养收之一法,也是调节精神的一方良剂。

  调节饮食应以清润、温润为主。事实证明,多食芝麻、核桃、糯米、蜂蜜、乳品、雪梨、甘蔗等食物,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。由于气候干燥,故应尽量少吃辛辣之品,遵守“少辛增酸”的原则,如葱、蒜、姜、茴香、辣椒等要少吃,而柑橘、山楂、苹果、梨、葡萄等新鲜瓜果蔬菜可多吃。要多喝开水、淡茶、豆浆、乳制品、果汁饮料等,这样可起到益胃、生津的功效。老年胃弱的人,可采用晨起食粥法,如选食百合莲子粥、银耳冰糖糯米粥、杏仁川贝糯米粥、黑芝麻粥等。也可烹制杏仁猪肺汤、罗汉果炖猪肺、贝梨(贝母和雪梨)炖猪肺、莲子百合炖猪肉、沙参炖肉等保健药膳服食。

  

  调节饮食应以清润、温润为主

  从秋分节气开始,人们的秋燥症状一般属于凉燥。秋分以前有暑热的余气,故多见于温燥;中秋之后,秋风渐紧,寒凉渐重,所以多出现凉燥。当然,秋燥温与凉的变化,还与人的体质和机体反应有关。

  温燥咳嗽是燥而偏热的类型。常见症状有干咳无痰,或者有少量粘痰,不易咯出,甚至可见痰中带血,兼有咽喉肿痛,皮肤和口鼻干燥,口渴心烦,舌边尖红,苔薄黄而干。初发病时,还可有发热和轻微怕冷的感觉。凉燥咳嗽是燥而偏寒的类型,病发时怕冷,发热很轻,头痛鼻塞,咽喉发痒或干痛,咳嗽,咯痰不爽,口干唇燥,舌苔薄白而干。这类病症虽不是大病,但如不及时治疗,病邪便会深入,病症会加重,少数人还会发生其它病变。出现高热、抽风、出血等严重现象,所以应及早治疗和预防。

  人患此症,是由于体弱,不胜凉劲肃杀之秋气的侵侮所致。要防止秋燥症,就得增强体力,提高抗病的能力。适应气候变化,坚持身体锻炼。秋季身体锻炼,重在益肺润燥,如练吐纳功,叩齿咽津润燥功。

  秋季常见疾病的预防

  秋季天气变化多端,空气干燥,是许多疾病的多发季节。做好对秋季常见疾病的预防工作,才能让你尽情享受“秋高气爽”给您带来的好心情。

  感冒的预防

  秋季天气变化异常,容易患感冒,感冒的产生有多种原因,预防是关键,以下生活中的八个小细节有助你轻松预防感冒。

  早晨起床后,及时打开窗户,呼吸室外新鲜空气,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。洗早上用冷水洗脸,晚上用热水泡脚,长期坚持可促进血液循环,提高身体抵抗力,有效防止感冒。练每天晨起后,坚持到室外慢跑一刻钟,或者做做早操、打打太极拳,可增强体质,提高机体免疫力。漱每天坚持早晚各用淡盐水或茶水漱口,可杀灭口腔感冒病毒,清除痰液,保持口腔清洁。穿根据时令气候、天气冷暖及时加减衣物,不可硬撑。闻准备一瓶陈醋或者白酒,经常打开盖子闻一闻,可提神醒脑,增强免疫力,有效预防感冒。饮晚上睡觉前,用萝卜加醋熬汤,或者用生姜泡茶饮用,对防止感冒有很好的效果。熏把陈醋加热,关上门窗,隔一段时间在房间里熏蒸一次,可有效杀除感冒等病毒。

  呼吸道疾病的预防

  “一场秋雨一场寒”,由于秋季气候多变,往往让人不易适应,病毒乘虚而入,使人致病,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呼吸道疾病。夏秋季节北方气温温差开始增大,对于一些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人或者小孩来说,因为他们本身气道的防御功能较差,容易受气候季节温差的影响,从而引起感冒、咳嗽。而秋天,花粉过敏也容易引起支气管哮喘。这个季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比较多,因为温差大,早晚比较冷,所以容易着凉,诱发气道、气管的毛病,咳嗽、气喘随之加重。

  专家建议:

  腹泻的预防

  立秋过后,又是冰箱病的高发季节。不少人因为直接食用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和食物,频频引发胃肠炎等急性病。秋季腹泻大多数是病毒污染所致,与一般饮食不洁引起的肠炎不同。经过炎夏的消耗,入秋后,人体的消化功能逐渐下降,肠道抗病能力也减弱,稍有不慎,就可能发生腹泻。预防秋季腹泻主要是防止着凉,尤其是要防止疲劳后着凉,因为疲劳使身体免疫力下降,病毒容易乘虚而入。

  此类病人除了注意保暖之外,应当进行体育锻炼,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,减少发病机会,其次注意膳食合理,少吃多餐,定时定量,戒烟限酒,以增强胃肠的适应力。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,切忌暴饮暴食,过甜、过油腻的食品会引发急性肠胃炎、胆囊炎、胰腺炎等病。再次就是多喝白开水,少喝冷饮和纯净水。特别是年轻人在运动过后,喝冰冻的饮料,由于体内温差变化很大,极易导致胃肠痉挛。

  适合秋分节气的食谱

  过了“秋分”之后,由于雨水逐渐少,空气中的湿度小,秋燥便成了中秋到晚秋的主要气候。秋季又是肺金当令之时,稍有疏忽保健,易被秋燥耗伤津液,引发口干舌燥、咽喉疼痛、肺热咳嗽等症。因此,秋分节气宜吃清热生津、养阴润肺的食物。现推荐适合秋分节气的食谱:

  

  油酱毛蟹

  油酱毛蟹:[配料]河蟹500克(海蟹亦可),姜、葱、醋、酱油、白糖、干面粉、味精、黄酒、淀粉、食油各适量。[做法]将蟹清洗干净,斩去尖爪,蟹肚朝上齐正中斩成两半,挖去蟹鳃,蟹肚被斩剖处摸上干面粉。将锅烧热,放油滑锅烧至五成熟,将蟹(摸面粉的一面朝下)入锅煎炸,待蟹呈黄色后,翻身再炸,使蟹四面受热均匀,至蟹壳发红时,加入葱姜末、黄酒、醋、酱油、白糖、清水、烧八分钟左右至蟹肉全部熟透后,收浓汤汁,入味精,再用水淀粉勾芡,淋上少量明油出锅即可。[功效]益阴补髓,清热散瘀。

  

  海米炝竹笋

  海米炝竹笋:[配料]竹笋400克,海米25克,料酒、盐、味精、高汤、植物油各适量。[做法]竹笋洗净,用刀背拍松,切成4厘米长段,再切成一字条,放入沸水锅中焯去涩味,捞出过凉水。将油入锅烧至四成热,投入竹笋稍炸,捞出淋干油。锅内留少量底油,把竹笋、高汤、盐略烧,入味后出锅;再将炒锅放油,烧至五成热,下海米烹入料酒,高汤少许,加味精,将竹笋倒入锅中翻炒均匀装盘即可。[功效]清热消痰,祛风托毒。

  

  甘蔗粥

  甘蔗粥:[配料]甘蔗汁800毫升,高粱米200克。[做法]甘蔗洗净榨汁,高粱米淘洗干净,将甘蔗汁与高粱米通入锅中,再加入适量的清水,煮成薄粥即可。[功效]补脾消食,清热生津。

  中国小康网 综合媒体报道 又到了一年的秋分时节,距离新的一年也只剩下不到100天的时间了,大家的2019年过得怎么样呢?下面给大家介绍了一些关于秋分的知识,包括秋分的时间点、节气习俗、天气情况、养生食谱、保健妙招等,一起来看一看吧。

  

  “暑退秋澄转爽凉,日光夜色两均长。”《中国天文年历》显示,9月23日15时50分迎来“秋分”节气,意味正式“入秋”。专家提醒,随着“秋分”节气到来,冷空气开始日渐活跃,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,公众要注意添秋衣,以防着凉感冒。

  据了解,每年9月23日前后,太阳达到黄经180度时为“秋分”节气开始。“分”就是半,“秋分”就是秋季90天中的中分点。“秋分”时,阳光几乎直射赤道,全球昼夜等长;“秋分”之后,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。此时节,枫叶红似火,稻谷遍地黄,丹桂花飘香,蟹肥菊正黄,处处秋色迷人,令人陶醉。

  “白露秋分夜,一夜冷一夜。”从“秋分”开始,我国气温降低速度越来越快,天气转凉,昼夜温差加大,大雁、燕子等开始成群结队地从北方飞往南方。

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提醒说,此时节,公众要注意保暖,及时添秋衣,夜晚睡眠盖好被子,小心腹部及背部受凉;饮食上,注意温和清淡,不要过度“肥甘厚味”,否则易加重或引发脾胃方面的疾病。

  秋分物候概述

  

  丹桂飘香

  按气候学上的标准,“秋分”时节,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,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℃以下,为物候上的秋天了。此时,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团,已经具有一定的势力。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雨季已经结束,凉风习习、碧空万里、风和日丽、秋高气爽、丹桂飘香、蟹肥菊黄等词语,都是对此时景象的描述秋分节气,也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节气,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,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,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,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。农谚说:“一场秋雨一场寒”,“白露秋分夜,一夜冷一夜”。“八月雁门开,雁儿脚下带霜来”,东北地区降温早的年分,秋分见霜已不足为奇。

  气象专家介绍说,按农历来讲,“立秋”是秋季的开始,到“霜降”为秋季终止,“秋分“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。从秋分这一天起,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: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,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,白天逐渐变短,黑夜变长(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,白天最短);昼夜温差逐渐加大,幅度将高于10℃以上;气温逐日下降,一天比一天冷,逐渐步入深秋季节。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。

  秋季降温快的特点,使得秋收、秋耕、秋种的“三秋”大忙显得格外紧张。秋分棉花吐絮,烟叶也由绿变黄,正是收获的大好时机。华北地区已开始播种冬麦,长江流域及南部广大地区正忙着晚稻的收割,抢晴耕翻土地,准备油菜播种。秋分时节的干旱少雨或连绵阴雨是影响“三秋”正常进行的主要不利因素,特别是连阴雨会使即将到手的作物倒伏、霉烂或发芽,造成严重损失。“三秋”大忙,贵在“早”字。及时抢收秋收作物可免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,适时早播冬作物可争取充分利用冬前的热量资源,培育壮苗安全越冬,为来年奠定下丰产的基础。“秋分不露头,割了喂老牛”,南方的双季晚稻正抽穗扬花,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,早来低温阴雨形成的“秋分寒”天气,是双晚开花结实的主要威胁,必须认真做好预报和防御工作。

  秋分后各地天气

  据中国天气网消息,今明(23-24日)两天,我国西南地区将有雨雪天气,西藏、四川、青海、云南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或雨夹雪,局地有大雨。今天起进入秋分节气,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开始减少,昼夜温差拉大,入秋的前兆即将到来。

  近期,我国雨雪天气不多,实况监测显示,昨天西藏东部、青海东部、四川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降雨(雪)或雨夹雪2~8毫米,局地10~13毫米;西藏拉萨局地降雨27毫米。

  中央气象台预计,今天,西藏东部和南部、西北地区东南部和中部、西南地区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,青海南部的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,西藏东南部、四川盆地西南部等地局地有大雨(25~40毫米)。

  

  24日08时至25日08时,新疆伊犁河谷、西藏东部、西北地区中部、西南地区大部、海南岛、台湾岛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,四川南部、云南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(25~35毫米)。

  

  25日08时至26日08时,西南地区南部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,云南西南部局地有暴雨(50~55毫米)。

  

  气温方面,今天起进入秋分节气,俗话说,白露秋分夜,一夜凉一夜,白露到秋分期间,也是全国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。秋分期间,北方秋意更浓厚,新疆北部、东北北部等高纬度地区甚至开始降雪,有些冬天的意味,而此时南方刚刚开启入秋的进程。降水减少,昼夜温差拉大,是入秋的前兆。今后几天,南方地区就渐渐有些秋高气爽的意味出现了。

  最近几天,中东部各地的气温开始震荡下行,今后三天,杭州、长沙、南昌、贵阳、昆明、南宁、重庆、武汉、南京、拉萨等地的最高气温可能会创下半年来新低,对于江淮、江南等地来说,早晚凉意开始变得明显,白天阳光还不错,最高气温仍能接近30℃,还是有些热,昼夜温差也达到10℃上下,虽然入秋进程还未拉开,但是秋意却是从北方蔓延到了南方。

  秋分节气各种习俗

  

  秋分祭月

  秋分祭月习俗由来已久

  秋分曾是传统的“祭月节”。如古有“春祭日,秋祭月”之说。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“祭月节”而来。据考证,最初“祭月节”是定在“秋分”这一天,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,不一定都有圆月。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。所以,后来就将“祭月节”由“秋分”调至中秋。 据史书记载,早在周朝,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、夏至祭地、秋分祭月、冬至祭天的习俗。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、地坛、月坛、天坛。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。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。《礼记》载:“天子春朝日,秋夕月。朝日之朝,夕月之夕。”这里的夕月之夕,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。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,随着社会的发展,也逐渐影响到民间。

  

  秋分到,蛋儿俏

  竖蛋

  在每年的秋分那一天,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“竖蛋”试验。这一被称之为“中国习俗”的玩艺儿,何以成为“世界游戏”,目前尚难考证。不过其玩法确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:选择一个光滑匀称、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,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。虽然失败者颇多,但成功者也不少。秋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,故有“秋分到,蛋儿俏”的说法。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。

  秋分吃秋菜

  在岭南地区,昔日四邑(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)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,有个不成节的习俗,叫做“秋分吃秋菜”。“秋菜”是一种野苋菜,乡人称之为“秋碧蒿”。逢秋分那天,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。在田野中搜寻时,多见是嫩绿的,细细棵,约有巴掌那样长短。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“滚汤”,名曰“秋汤”。有顺口溜道:“秋汤灌脏,洗涤肝肠。阖家老少,平安健康。”一年自秋,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,身壮力健。

  拜神

  秋分前后的民俗节日有二月十五日开漳圣王诞辰:开漳圣王又称"陈圣王",为唐代武进士陈元光,对漳洲有功,死后成为漳洲守护神。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诞辰,每逢诞辰,信徒多茹素齐,前往各观音寺庙祭拜。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国王祭日:三山国王是指广东省潮州府揭阳县的独山、明山、巾山三座山的山神,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秋为守护神,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为主。

  秋分后应防“四邪”

  9月23日就是秋分了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,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已经凉爽,降水增多,正如谚语所说“一场秋雨一场寒”。“秋分”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,意味着真正进入秋季,这时昼夜等长,人们养生中也应遵循“阴阳平衡”的自然规律,并防好“四邪”。

  防燥。秋分后,天气依然干燥,但由于气温逐渐下降,寒凉渐重,此时应注意防好凉燥。中医认为,凉燥最易损伤肺阴,引起津气亏虚。因此,建议大家秋分时节要格外坚持锻炼身体,增强体质,提高机体抗病能力。秋季锻炼,重在益肺润燥,可以练叩齿咽津润燥功。具体方法是:清晨睡醒,闭目叩齿36下,然后缓缓将津液咽下。同时,饮食上多吃些温润的食物,如芝麻、核桃、糯米、蜂蜜、乳品、梨等,多喝水。

  防风。风邪也是秋季养生的一大劲敌,贼风无孔不入,人体受风后,容易伤及肾中阳气,出现头晕头痛、颈项腰背疼痛等问题。因此,秋分后,入睡时窗户不能大开,留个缝隙通风即可,实在怕风也可完全关闭;盖好被子,尤其注意背部和腰腹保暖。另外,运动不宜剧烈,不可大汗淋漓,以免受风耗损阳气。

  防寒。秋分气候渐凉,也是脾胃容易生病的季节。脾胃喜温热恶寒凉,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,过食寒凉会引发反酸、腹胀、腹泻、腹痛等脾胃不适,或加重原来的疾病。建议有慢性胃炎、脾胃功能差的人群,应特别注意胃部保暖。另外,平时可在饮食中加入一些有养脾健胃功效的中药,比如淮山药、桂皮、黄芪、豆蔻、茯苓、党参、丁香等。

  防郁。秋季容易使人情绪低落,是抑郁症的高发季节。精神调摄方面,要保持心态平和,多用乐观积极心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人和事。空闲时间少独处,多和家人朋友出门走走,相约爬山、郊游,登高远眺和玩乐可使不良情绪消散。

  秋季的饮食调养

  因为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,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,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,使机体保持“阴平阳秘”的原则,按照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所说:“谨察阴阳之所在,以平为期”,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。

  

  精神调养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

  精神调养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,保持神志安宁,避肃杀之气,收敛神气,适应秋天平容之气。体质调养可选择我国古代民间九九重阳(阴历重阳节)登高观景之习俗,登高远眺,可使人心旷神怡,所有的忧郁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然消散,这是养生中的养收之一法,也是调节精神的一方良剂。

  调节饮食应以清润、温润为主。事实证明,多食芝麻、核桃、糯米、蜂蜜、乳品、雪梨、甘蔗等食物,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。由于气候干燥,故应尽量少吃辛辣之品,遵守“少辛增酸”的原则,如葱、蒜、姜、茴香、辣椒等要少吃,而柑橘、山楂、苹果、梨、葡萄等新鲜瓜果蔬菜可多吃。要多喝开水、淡茶、豆浆、乳制品、果汁饮料等,这样可起到益胃、生津的功效。老年胃弱的人,可采用晨起食粥法,如选食百合莲子粥、银耳冰糖糯米粥、杏仁川贝糯米粥、黑芝麻粥等。也可烹制杏仁猪肺汤、罗汉果炖猪肺、贝梨(贝母和雪梨)炖猪肺、莲子百合炖猪肉、沙参炖肉等保健药膳服食。

  

  调节饮食应以清润、温润为主

  从秋分节气开始,人们的秋燥症状一般属于凉燥。秋分以前有暑热的余气,故多见于温燥;中秋之后,秋风渐紧,寒凉渐重,所以多出现凉燥。当然,秋燥温与凉的变化,还与人的体质和机体反应有关。

  温燥咳嗽是燥而偏热的类型。常见症状有干咳无痰,或者有少量粘痰,不易咯出,甚至可见痰中带血,兼有咽喉肿痛,皮肤和口鼻干燥,口渴心烦,舌边尖红,苔薄黄而干。初发病时,还可有发热和轻微怕冷的感觉。凉燥咳嗽是燥而偏寒的类型,病发时怕冷,发热很轻,头痛鼻塞,咽喉发痒或干痛,咳嗽,咯痰不爽,口干唇燥,舌苔薄白而干。这类病症虽不是大病,但如不及时治疗,病邪便会深入,病症会加重,少数人还会发生其它病变。出现高热、抽风、出血等严重现象,所以应及早治疗和预防。

  人患此症,是由于体弱,不胜凉劲肃杀之秋气的侵侮所致。要防止秋燥症,就得增强体力,提高抗病的能力。适应气候变化,坚持身体锻炼。秋季身体锻炼,重在益肺润燥,如练吐纳功,叩齿咽津润燥功。

  秋季常见疾病的预防

  秋季天气变化多端,空气干燥,是许多疾病的多发季节。做好对秋季常见疾病的预防工作,才能让你尽情享受“秋高气爽”给您带来的好心情。

  感冒的预防

  秋季天气变化异常,容易患感冒,感冒的产生有多种原因,预防是关键,以下生活中的八个小细节有助你轻松预防感冒。

  早晨起床后,及时打开窗户,呼吸室外新鲜空气,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。洗早上用冷水洗脸,晚上用热水泡脚,长期坚持可促进血液循环,提高身体抵抗力,有效防止感冒。练每天晨起后,坚持到室外慢跑一刻钟,或者做做早操、打打太极拳,可增强体质,提高机体免疫力。漱每天坚持早晚各用淡盐水或茶水漱口,可杀灭口腔感冒病毒,清除痰液,保持口腔清洁。穿根据时令气候、天气冷暖及时加减衣物,不可硬撑。闻准备一瓶陈醋或者白酒,经常打开盖子闻一闻,可提神醒脑,增强免疫力,有效预防感冒。饮晚上睡觉前,用萝卜加醋熬汤,或者用生姜泡茶饮用,对防止感冒有很好的效果。熏把陈醋加热,关上门窗,隔一段时间在房间里熏蒸一次,可有效杀除感冒等病毒。

  呼吸道疾病的预防

  “一场秋雨一场寒”,由于秋季气候多变,往往让人不易适应,病毒乘虚而入,使人致病,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呼吸道疾病。夏秋季节北方气温温差开始增大,对于一些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人或者小孩来说,因为他们本身气道的防御功能较差,容易受气候季节温差的影响,从而引起感冒、咳嗽。而秋天,花粉过敏也容易引起支气管哮喘。这个季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比较多,因为温差大,早晚比较冷,所以容易着凉,诱发气道、气管的毛病,咳嗽、气喘随之加重。

  专家建议:

  腹泻的预防

  立秋过后,又是冰箱病的高发季节。不少人因为直接食用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和食物,频频引发胃肠炎等急性病。秋季腹泻大多数是病毒污染所致,与一般饮食不洁引起的肠炎不同。经过炎夏的消耗,入秋后,人体的消化功能逐渐下降,肠道抗病能力也减弱,稍有不慎,就可能发生腹泻。预防秋季腹泻主要是防止着凉,尤其是要防止疲劳后着凉,因为疲劳使身体免疫力下降,病毒容易乘虚而入。

  此类病人除了注意保暖之外,应当进行体育锻炼,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,减少发病机会,其次注意膳食合理,少吃多餐,定时定量,戒烟限酒,以增强胃肠的适应力。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,切忌暴饮暴食,过甜、过油腻的食品会引发急性肠胃炎、胆囊炎、胰腺炎等病。再次就是多喝白开水,少喝冷饮和纯净水。特别是年轻人在运动过后,喝冰冻的饮料,由于体内温差变化很大,极易导致胃肠痉挛。

  适合秋分节气的食谱

  过了“秋分”之后,由于雨水逐渐少,空气中的湿度小,秋燥便成了中秋到晚秋的主要气候。秋季又是肺金当令之时,稍有疏忽保健,易被秋燥耗伤津液,引发口干舌燥、咽喉疼痛、肺热咳嗽等症。因此,秋分节气宜吃清热生津、养阴润肺的食物。现推荐适合秋分节气的食谱:

  

  油酱毛蟹

  油酱毛蟹:[配料]河蟹500克(海蟹亦可),姜、葱、醋、酱油、白糖、干面粉、味精、黄酒、淀粉、食油各适量。[做法]将蟹清洗干净,斩去尖爪,蟹肚朝上齐正中斩成两半,挖去蟹鳃,蟹肚被斩剖处摸上干面粉。将锅烧热,放油滑锅烧至五成熟,将蟹(摸面粉的一面朝下)入锅煎炸,待蟹呈黄色后,翻身再炸,使蟹四面受热均匀,至蟹壳发红时,加入葱姜末、黄酒、醋、酱油、白糖、清水、烧八分钟左右至蟹肉全部熟透后,收浓汤汁,入味精,再用水淀粉勾芡,淋上少量明油出锅即可。[功效]益阴补髓,清热散瘀。

  

  海米炝竹笋

  海米炝竹笋:[配料]竹笋400克,海米25克,料酒、盐、味精、高汤、植物油各适量。[做法]竹笋洗净,用刀背拍松,切成4厘米长段,再切成一字条,放入沸水锅中焯去涩味,捞出过凉水。将油入锅烧至四成热,投入竹笋稍炸,捞出淋干油。锅内留少量底油,把竹笋、高汤、盐略烧,入味后出锅;再将炒锅放油,烧至五成热,下海米烹入料酒,高汤少许,加味精,将竹笋倒入锅中翻炒均匀装盘即可。[功效]清热消痰,祛风托毒。

  

  甘蔗粥

  甘蔗粥:[配料]甘蔗汁800毫升,高粱米200克。[做法]甘蔗洗净榨汁,高粱米淘洗干净,将甘蔗汁与高粱米通入锅中,再加入适量的清水,煮成薄粥即可。[功效]补脾消食,清热生津。


参考资料

TAG标签:

推荐阅读

热门推荐

试管婴儿案例 代孕妈妈 孕育服务 代孕怀孕 相关问答 Copyright © 2022-2030 网站地图sitemap.xml tag列表